我们走散了文案
2025-01-08 09:46:23
几场雨后,盂城的梧桐叶已有了黄的迹象,
某些敏感的叶子,早已随风而逝,
化为一叶小舟,在风雨中飘荡,孤独,寂寥。
“梧桐落,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。”
每当这个时候,李清照的经典词句便爬上心头。
倒不一定非得像她那样“情怀恶”(心情很糟),
也未必非得“临高阁”,看“栖鸦”,听“角声”,
只是简单地触景生情罢了。
等风景变换,情也转瞬即逝,
不纠缠,不萦绕,
其实挺好。
一起来看她的《忆秦娥·咏桐》:
宋·李清照
忆秦娥·咏桐
临高阁,乱山平野烟光薄。
烟光薄,栖鸦归后,暮天闻角。
断香残酒情怀恶,西风催衬梧桐落。
梧桐落,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。
题为“咏桐”,梧桐有什么可吟咏的呢?秋天的梧桐,无非是凄凉、愁苦、孤寂的代名词,它叶落可惊秋,遇雨可添愁,即便是在晴空下,长在树枝头,梧桐叶仍撩拨人心,仿佛时刻在提醒人们:四时更迭,时不我待,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走到尽头。所以,梧桐与诗人相遇,大多时候都蒙上了一层凄凉。
关于词作的背景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或曰作于南渡之前,为相思之辞;或曰作于南渡以后,为悼亡之辞……我们不必纠结于此,姑且把它当成一首普通的秋思词来看。
“临高阁,乱山平野烟光薄”,总写登高所见。秋天适合登高望远,游目骋怀,由于心情不好,思绪纷乱,所见之景也是一个“乱”字:山是乱的,平野上的烟光,自然也是乱糟糟的。
“栖鸦归后,暮天闻角”二句,为画面纳入了声音,但一种鸦声,一种角声,每一种单独出来都可以把悲凉的氛围渲染到极致,何况两种声音同时作用呢?此外,“栖鸦归”与作者独身临高阁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,流露出浓重的身世之感。
过片才开始写“梧桐”,并直接点出“情怀恶”,而这糟糕的心情和“梧桐落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“西风催衬梧桐落”,而“梧桐落”也在催衬着“情怀恶”,这样一来,伤痛、哀愁齐聚心头,直到“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”的出现,便达到高峰。
相传,梧桐分雌雄,二者同生同老同死,因此在古人眼中,梧桐可象征夫妻坚贞不渝的爱情。同理,伴侣一旦死去,就好比梧桐半死,所以常以“半死桐”喻丧偶。那么,这里的“梧桐落”,似乎也具有象喻性,因而说“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