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史上10位名士的10首绝笔诗词,哪首最能打动人心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6 10:32:15    

第1首 南宋陆游的《示儿》

死去元知万事空,

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
王师北定中原日,

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这首诗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,写此诗时陆游已经85岁高龄,从这首诗可知,陆游临死前还在盼望朝廷收复失地,真是死不瞑目。

此诗饱含无奈、悲愤和不甘,读来令人泪目,可惜诗人的愿望至南宋灭亡都没有实现,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。

全诗情感真挚,直抒胸臆,爱国精神弥漫其中。

第2名 明朝唐寅的《临终诗》

生在阳间有散场,

死归地府也何妨。

阳间地府俱相似,

只当漂流在异乡。

这首诗是唐伯虎离世前的“告别诗”,可见他踏上黄泉路前心态很平和,心静如水,波澜不惊。

此诗通俗易懂,唐伯虎把死看得很淡,他认为“生亦何欢,死亦何惧?”,地府和人世间都差不多,双眼一闭,万事皆了,这种坦然对待生死的心态令人佩服!

第3首 南唐李煜的《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》
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这首词是南唐亡国君李煜的绝笔词,可见他死前充满了愁苦和无奈。

南唐被攻破,李煜肉袒出降,后被囚禁于宋都汴京,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,小周后多次被宋太宗强留宫中数日方被放回,回来就对着李煜破口大骂,这种耻辱真是生不如死,怪不得作者能写出如此凄苦、愁绪满怀的词作。

我认为写这首词时李煜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了,果然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一句传到宋太宗耳朵里,太宗大怒,他于李煜生日那天晚上,逼迫李煜服下牵机药,将一代词帝毒死。

第4首 夏完淳的《别云间》

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

无限山河泪,谁言天地宽。

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

毅魄归来日,灵旗空际看。

夏完淳,明末抗清英雄,14岁从军抗击清兵,后兵败被俘,《别云间》是作者被解送往南京前,临别松江时所写,最终他被残忍杀害,终年17岁!

此诗叙述艰苦卓绝的抗敌飘零生涯,抒发故土沦丧、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,满是眷念故土、怀恋亲人之深情,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决心,情感自然,感情奔放,让我们看到一位文武双全、视死如归的民族小英雄形象。

第5首 唐朝李白的《临终歌》

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

馀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左袂。

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。

李白这首临终诗,透露出的是对人世的留恋、对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和不甘。

李白一生都梦想和偶像谢安一样,建功立业、名垂青史、功成身退,可惜费尽周折,愿望始终无法实现。

李白始终以大鹏自比,期望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”,可惜大鹏最终折翅,他临终前回忆一生,惋惜不已,而且认为世人也会为自己惋惜。

李白建功立业、功成身退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,但其诗名却享誉中外,名垂宇宙,想必他在九泉之下是无比欣慰的。

第6首 清朝李鸿章的《临终诗》

劳劳车马未离鞍,临事方知一死难。

三百年来伤国步,八千里外吊民残。

秋风宝剑孤臣泪,落日旌旗大将坛。

海外尘氛犹未息,诸君莫作等闲看。

后人对李鸿章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他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,是卖国贼;有人认为他是迫不得已,弱国无外交,责任不能由他一人承担,他也在尽力挽救大清。

而李鸿章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?从这首《临终诗》中可见一斑。

李鸿章此诗有对国难的伤感,对黎民百姓的同情,对被西方国家侵略的愤恨和不平,对自己不能救国的无奈,对英雄出世救大厦于不倾的期盼,感情非常复杂。

这首临终诗隐约透着李鸿章的愤慨、无奈与不安,为他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。

第7首 清朝永嘉诗丐的《绝命诗》

身世浑如水上鸥,又携竹杖过南州。

饭囊傍晚盛残月,歌板临风唱晓秋。

两脚踢翻尘世界,一肩挑尽古今愁。

而今不食嗟来食,黄犬何须吠不休。

这首临终诗透露出诗丐的“骨气”和“志气”。

永嘉诗丐被冻死在通州城外古亭中,他的遗物只有这首《绝命诗》,这首诗是“诗丐”离世前的“告别演说”,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尊严。

永嘉诗丐才华横溢,可能遭遇家庭变故,命运多舛。他人格健全,但却遭到这个世界的抛弃。他孤苦自傲,绝世孤立,自愿告别这个无情的世界。他的《绝命诗》告诉世人,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与怜悯,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留恋。

这是一首绝命诗,也是一首“控诉诗”,控诉的是黑暗而无人情味的封建社会。

第8首 清朝谭嗣同的《狱中题壁》

望门投止思张俭,

忍死须臾待杜根。

我自横刀向天笑,

去留肝胆两昆仑。

这首诗是变法英雄谭嗣同临刑前的自白书,体现出的是视死如归的精神,是刀口下跳舞的潇洒。

谭嗣同这首诗自明心志,慷慨激昂,不畏生死,并且敢作敢当、说到做到,真不愧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!变法虽然失败,但为变法甘于流血牺牲的精神却随着此诗永久流传。

第9首 北宋苏轼的《自题金山画像》

心似已灰之木,

身如不系之舟。

问汝平生功业,

黄州惠州儋州。

这首诗作于苏轼人生的最后一年,是他人生的“自我总结”。

苏轼一生不是被贬谪,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,更是因“乌台诗案”差点丧了命,但他自己却很乐观、豁达,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恰恰是在贬所黄州、惠州、儋州创立的。

确实是,在贬所苏轼创造了大量诗词,认识了众多好友,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人生真谛,活得更加通透、恬淡和乐观,这种历经坎坷后的不屈和不折不挠值得我们学习。

是啊,苏轼自己看得很通透,北宋政坛上若少了苏轼,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,但中国文学史若少了苏东坡,那必然会减色三分。

第10首 明朝杨继盛的《就义诗》

浩气还太虚,

丹心照千古。

生平未报国,

留作忠魂补。

杨继盛是刚正不阿的明朝谏臣,嘉靖三十二年,北方异族大举入侵大明,杨继盛力主出兵抵抗,反对妥协误国,他上疏弹劾奸相严嵩,结果被人迫害,惨遭毒刑,这首诗是他临刑被杀前所作。

作者此诗言志,表明自己报国之心至死不渝,死后依然忠心不改,忠魂不散。全诗一气呵成,如吐肝胆,忠贞刚烈,感人肺腑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妖文章网 闽ICP备2024058912号-2